「恒生指數」月線出現利淡信號?

2025年11月3日,香港「恒生指數」收報26,158點,上升251點或+0.97%。成交額全日達2,286億元,全日藍籌股成交佔比約40%。

近一個月(2025年10月至11月初),恒指整體震盪偏弱。10月累計下跌949點或-3.53%,收報25,906點,受中美貿易談判延宕及市場調整影響;11月開頭反彈,重返26,000點大關,11月3日漲幅+0.97%,顯示短期動能回暖,但仍需觀察「AI 通道線」的白色粗線「中期通道」底的支撐(日線圖)。

近期港股成交額從10月高位(日均逾2,500億元)回落至11月約2,000億元水平,主要因市場不確定性增加,包括中美休戰協議談判延遲、美聯儲減息預期分歧,以及資金流向分化(科技股流入但消費板塊觀望)。此趨勢反映投資者情緒謹慎,向上動能不足,若無新利好刺激,可能延續窄幅震盪;惟結構性機會(如科技新動能)或助成交回穩。

「月線圖」的分析

  • (A) 2022年10月,「MF 主力動向」發出紅色柱體的「主力進場」信號,並且在翌月(2022年11月)發出「地心掘金」鑽石圖標訊號。
  • (B) 2022年11月,「KT 陰陽燭走勢」發出黃色陰陽燭「轉勢」訊號,終止了10月份的跌勢,當月上升了3,910點(+26.62%)。
  • (C) 2023年2月,「KT 陰陽燭走勢」發出「」雲蓋頂,預示形態偏向利淡,從訊號發出至2023年7月黃色陰陽燭「轉勢」訊號,累計下跌-8.07%。
  • (D) 2023年8月,「KT 陰陽燭走勢」發出「」雲蓋頂,預示形態偏向利淡,從訊號發出至2024年2月黃色陰陽燭「轉勢」訊號,累計下跌-17.77%。
  • (E) 2024年4月,指數陰陽燭,向上突破「AI 通道線」白色線的「中期通道頂」,預示形態利好。
  • (F) 2025年10月,「KT 陰陽燭走勢」發出「」雲蓋頂,而且發出紫色陰陽燭「超買」信號,預示形態偏向利淡。
  • (G) 2025年10月,指數高位觸碰「AI 通道線」,藍色線的「長期通道」頂,旋即回落,預示「阻力」強大,偏向展開回吐調整。
  • (H) 2025年11月3日,現價收市26,158點。
  • (I) 「AI 通道線」橙色虛線「前頂阻力」,由於指數處於上方,因此屬於「支持」效應,後市若回吐調整到達這裏,容易觸發止跌回升,值得留意。
  • (J) 「KE 動態能量」的紅色柱體「買盤力量」,亦從上月開始回落,上月而且發出綠色向下三角形「峰值減弱」訊號,預示買盤力量開始減弱。
  • (K) 「MF 主力動向」在上月仍是橙黃色柱體「主力拉升」,但本月轉換成藍色柱體「出貨」,但由於現時仍屬月初,訊號仍未能作確認,至今為止,僅供參考。

總結

自2022年10月起,恒生指數經歷多次關鍵技術轉折。當月「MF 主力動向」出現紅色柱體「主力進場」信號,翌月更配合「地心掘金」鑽石圖標,隨即在2022年11月觸發「KT 陰陽燭走勢」的黃色陰陽燭「轉勢」訊號,成功終止前月跌勢,單月急升3,910點,漲幅達26.62%。

其後,2023年2月「KT 陰陽燭走勢」發出「烏雲蓋頂」利淡形態,直至同年7月黃色陰陽燭「轉勢」訊號出現前,指數累計下跌8.07%。類似情況於2023年8月重現,再次出現「烏雲蓋頂」,其後持續弱勢至2024年2月才見轉勢訊號,期間累跌17.77%。

進入2024年4月,指數陰陽燭向上突破「AI 通道線」白色線所代表的中期通道頂,釋放明顯利好訊號,標誌中期反彈啟動。

然而,2025年10月市況轉趨審慎。「KT 陰陽燭走勢」再度發出「烏雲蓋頂」,並伴隨紫色陰陽燭「超買」信號,預示利淡壓力。同月,指數高位觸及「AI 通道線」藍色線的長期通道頂後迅速回落,顯示強大阻力,調整動能已然啟動。

截至2025年11月3日,恒指收報26,158點。「AI 通道線」橙色虛線原為前頂阻力,目前指數位於其上,轉化為潛在支持位,若後市回吐至此區間,將易引發止跌反彈,值得密切留意。

與此同時,「KE 動態能量」的紅色柱體買盤力量自上月起持續回落,並出現綠色向下三角形「峰值減弱」訊號,反映買盤動能明顯減弱。主力資金方面,「MF 主力動向」由10月的橙黃色「拉升」柱體,於11月初轉為藍色「出貨」柱體,惟因仍處月初,訊號尚未確認,僅作初步參考。

總結而言,恒指自2024年4月中期突破後強勢上行,惟2025年10月起多項技術指標同步轉弱,包括烏雲蓋頂、超買、長期通道頂阻力、買盤衰退及主力出貨跡象,短期走勢偏向高位震盪並展開回吐調整。關鍵支持位為橙色前頂線,若失守則調整幅度或進一步擴大。


免責聲明

  • 文章提及的所有指標、股份、金融產品,只屬「參考」及「學習用途」。
  • 所示範例可能非最新資料。
  • 絕不構成明示或暗示任何推薦。
  • 投資帶有風險,請自行承擔有關責任。
  • 如有需要,請徵詢獨立、合資格之法律、財務或其他專業顧問。
  • 如對我們的「深度分析指標」有興趣,歡迎透過Facebook Messenger與我們聯絡!